人民網—德國新任駐華大使:願幫中國企業投資德國靜電機推薦靜電油煙處理機

德國新任駐華大使史丹澤博士
劉超攝

德國總理施羅德近日對中國進行訪問的重要話題是進一步增加雙邊貿易額。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德國一直是中國在歐洲的最大貿易夥伴。中德經貿今後的發展趨勢怎樣,中國企業去德國投資的前景如何呢?記者就此對德國新任駐華大使史丹澤博士進行瞭專訪。

尋找新方式促進中德經貿

談及中德之間的經貿合作,史丹澤博士在表示基本滿意的同時,表達瞭希望中德經貿在自己任期內“更上一層樓”的意願。史丹澤博士介紹說,盡管中德兩國在社會體制、發展目標上都很不一樣,但德國與中國彼此信任,雙方的經貿關系發展迅速。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統計,2003年中德之間的貿易總額達432億歐元,比2002年增長瞭20.3%,其中中國對德出口額為250億歐元,同比增長17.4%﹔德國對華出口額為182億歐元,同比增長24.7%。德國是中國在歐盟中最重要的貿易夥伴,而中國也是德國在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

現狀雖令人滿意,但在史丹澤看來,中德經貿合作面臨的挑戰和前景才是最關鍵的。史丹澤特別欣賞25年前,在中國改革開放不久便開始中德之間大膽合作的先行者,稱中德經貿關系今天的成功應當歸功於他們昨天的努力。但是,“在當前國際經貿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25年前那種勇開先河的精神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需求。德國駐華使館決心要尋找新的方式來促進我們的經貿關系發展,使它有利於中德經貿合作的不斷深化。”

希望磁懸浮技術用於中國

針對最近網上關於德國已經拿下京滬高速鐵路項目的傳聞,記者向史丹澤大使正式求証,得到瞭大使面帶微笑的否定回答。他強調說,磁懸浮列車可以成為中德經濟合作的一個良好項目,而且與其它兩個競爭方案相比,採用磁懸浮技術可以實現一次性的技術轉讓,此後中國方面自己便會有足夠的能力進行技術升級和改造瞭。目前中國已經掌握磁懸浮列車技術中相當多的部分,而中國鐵路的改造和現代化將涉及1萬多公裡的線路,一旦京滬高鐵這一具有特殊象征意義的線路採用瞭磁懸浮技術,這一技術很快就能為中國所擁有。

但是,德國為何本國都沒有使用這一技術呢?是不是出於費用的考慮?史丹澤博士仍然是一笑作答:“因為德國國土沒有中國廣袤,磁懸浮每小時的速度可達500公裡呢!很快就把德國跑遍瞭”。在費用上,史丹澤大使認為磁懸浮列車主要是和飛機競爭,因此在費用上應當與飛機相比。此外,由於磁懸浮列車能夠爬的坡度比較高,能夠節省隧道的高昂造價﹔而且新幹線等技術投入運營後還需要維修軌道,後期投入不少。他還提到已經在上海投入運行的磁懸浮列車,運行準確性高達98%到100%之間,隻有倫敦希思羅機場才有接近這一比例的列車,而其它技術很難達到90%。技術方面的優勢正是經濟效益的最佳保障。

能源合作潛力巨大

其實德國技術的優越性還不止磁懸浮一項。在採訪史丹澤大使之前,記者摸黑進入德國駐華大使館的衛生間,左右上下摸索個遍也找不到入口處安裝的電源開關,心裡不由嘀咕:德國使館怎麼好意思讓客人在一片漆黑中找廁位!硬著頭皮蹭進洗手間,頭頂的節能燈管突然自動點亮,這才明白使館採用的是“人離燈滅、人來燈開”的德國自動節能技術。史丹澤大使饒有興趣地聽記者講完這一遭遇,哈哈一笑道:“德國的節水、節能、環保技術依靠政府的資助,在很早的時候就發展到瞭很高的水平,在這方面有很多經驗可以和中國經濟界共享。你剛才的發現正說明中國與德國在節能技術和能源合作領域,還有許多有待發掘的合作機會。”

史丹澤大使說,今年夏天他陪同德國外交部部長在華訪問,曾經到山東濟南參加瞭一個太陽能收集器企業的會議,當時聽介紹說,中國目前靠太陽能生產的能源已經相當於3個核電站生產的發電量,而且他也知道中國政府還想繼續推進太陽能的發展。德國非常贊成和支持中國的這一舉措,因為德國已經決定退出核能發展,在尋求替代能源、發展節能技術、應對能源短缺方面,兩國有很大的合作潛力和經貿交流機會。

為中國企業赴德出謀劃策

史丹澤大使對中國投資者赴德國投資表示非常歡迎,他建議有赴德投資意向者事先進行市場調查,做好充分準備。據中方統計,截至2003年6月底,經商務部批準或備案的中國在德投資設立的非金融類經營機構已達159個,投資總額達7476.8萬美元。

但是,史丹澤博士提醒中國投資者,到德國投資和德國來華投資的情況是很不一樣的。中國投資者在德國面臨的是一個發展非常成熟的市場經濟體系和一個開放度很高的市場。史丹澤大使建議,中國企業最好推廣一些在德國市場上較少、價格更便宜或者質量更好的產品。例如他知道有的中國公司將中國的醫藥產品輸入德國市場比較成功,因為該產品在德國市場並不面臨直接的競爭。中國公司還可以提供比同類產品價格低得多的技術產品(如中國生產的自行車、玩具或彩電在德國市場就很成功。據德方統計,今年上半年德國進口的電視機中,中國產品佔21.4%的份額,居第一位)﹔或者在德國開設專門針對中國遊客的餐館或者旅館。

史丹澤博士還建議說,在技術產品領域,中國企業可以跨國集團的形式進行跨國生產。因為在德國銷路好的技術產品沒有單一國傢的供貨商,幾乎都依賴於全球化的國際供貨商,在世界各地採購。譬如說,德國人購買的一部電腦可能鑲有中國臺灣的品牌,但它的芯片、主板和其它部件卻可能是在馬來西亞或者愛爾蘭生產的,最後在深圳組裝之後進入德國市場。中國想在這個領域單獨佔領整機市場是很難的。

史丹澤博士告訴記者,中國企業可以利用德國在諸多領域的品牌優勢、技術優勢和區位優勢,將德國作為迂回進軍中、東歐新興市場的橋頭堡,或者通過並購和兼並,在德國建立大型中國企業的國際市場網絡、管理中心和技術中心,從而拓展自身的擴張能力,提高國際競爭力。目前已經有很多中國投資者利用德國傳統生產部門結構重組、貿易與服務產業興旺的機會赴德國投資,而且取得瞭不錯的成效。

實際上,中國投資者在德國很多產業領域都有尚待發掘的投資潛力,就看有心的中國投資者會不會把握瞭。例如德國的寵物用品和飼料便是個很大的市場,據統計,2002年德國的寵物飼料營業額高達21.85億歐元,寵物用品為7.61億歐元。而單就我國近年對德國出口的貓狗飼料一項產品的情況來看,所佔的份額還不如泰國。這和我國在寵物飼料的生產和出口方面的優勢很不相稱,完全可以“借船下海、借雞下蛋”,與德國企業合資,利用德方的加工配方、質量標準、品牌效應和我方的資源、加工成本優勢,打入整個歐盟市場。另一個實例是水果與蔬菜市場。我國雖有豐富的水果蔬菜資源,但在德國和歐洲市場佔有率極低,國內的果農和水果出口公司可與德國的水果經銷商合作,建立密切的購銷關系,並可投資建立中國企業自己的水果經銷基地。

奔馳寶馬中國造意味著什麼

另據瞭解,正在對中國進行訪問的德國總理施羅德6日下午參加瞭北京奔馳—戴姆勒·克萊斯勒汽車有限公司新工廠奠基儀式。新廠區坐落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佔地總面積198萬平方米,新增年生產能力為2.5萬輛奔馳E級和C級轎車。克萊斯勒公司的最新產品也將陸續在新廠區安排生產。有關專傢指出,奔馳轎車新廠區的建成將有力地提升北京汽車工業的技術水平和品牌價值。對於中國老百姓來說,奔馳車還是個奢侈品。其實,奔馳的C、E級轎車是“普通”的中高檔轎車。特別是C級車,是針對傢庭用的轎車,並非遙不可及。

在奔馳國產化前,國產寶馬已經上市。而德國大眾公司則在華開展瞭汽車金融業務,在華業務上瞭新臺階。

據瞭解,在中國每年生產的200萬輛轎車中,有70萬輛是由德國廠商制造的,其市場佔有率約為36%。由於歐洲和北美市場的汽車需求下降,德國汽車工業更加關註中國市場,而奔馳、寶馬中國造意味著,德國企業加大瞭對華投資力度,德國汽車在中國的地位也進一步加強。

《環球時報》2004年12月08日第二十一版

靜電除油煙機價格
B79D1650E4FC69BD
arrow
arrow

    tlg215r1m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